给宝宝取名注意谐音闹笑话
谐音闹笑话只是一个方面,按照报道的说法,如今给孩子起名,讲究者还得查家谱、跟风水,俨然初生婴儿家庭的头等大事。若有心人发展出专给人起名、改名的“产业链”,估计生意会很红火。可是话说回来,就像过去,穷人家才给孩子起名“金玉”、“富贵”,君不见,“瓜瓜”、“宝宝”、“禾禾”这些如今在媒体上红极一时的名字,哪个不透露出来一股漫不经心?正因为有过硬的家世,起名反而不像芸芸众生那么上心。你要真弄个正儿八经,反而说明,在心理上你已经让下一代输在了起跑线上。
再说了,没准等孩子长大了,到另一个城市深造、工作,粤语里好意头的名字,换了别的方言,不知又变成什么别的意思了。比方说不少女孩子叫“杜鹃”,到沪语里就成了“大捐”。这倒不错,生个孩子以后立志做慈善家。
名字只是一个标记,一个符号,与其说对孩子重要,不如说对父母重要。最近读作家龙应台的一本新著,龙女士提到自己的名字有一个“台”。在台湾,别人一看名片就知道不是本地人。因为本地人生于兹长于兹,一切理所当然,没有必要特别留个记号。对那个年代的父母来说,“台生”、“港生”(成龙原名“陈港生”)寄寓了颠沛流离的困顿,也表达了对暂时安定的渴求。父辈的心愿成了子女身上一辈子的印记,恐怕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如此。
只是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,大多数对于自己姓甚名谁无能为力。可是,若你父亲真叫“徐定富”,母亲叫“吴洁芬”,也大可不必不好意思(我到谷歌上一搜,还真有叫“徐定富”的)。那位名字被传为笑谈、站在百货店门口焦急寻子的父亲,不正是我们一生中再熟悉不过的无数身影中的一个吗——— 他在幼儿园门口等你,在你离家上大学的站台上送你,在医院病床上跟你告别。无论这个爸爸叫“李嘉诚”还是“徐定富”,只要爱自己的孩子,都是一位好爸爸。
广州有句土话就叫“不怕生错命,就怕起错名”。可如今,随着人口迁徙流动的频率加剧,再好的名字也可能“橘逾淮为枳”。昨天《广州日报》一则报道说,一对湖南来广州工作的夫妇生了一个儿子,他们想入乡随俗,取个广州地道姓名,而且要普通话、粤语都好听。报道还以周笔畅为例说明,一些普通话念出来顺口的字,往往粤语念出来会拗口或者不好听:“笔畅”用粤语念起来跟“不畅”是一个音,由此可知,“超女”周笔畅虽来自深圳,但家里肯定不是说粤语的广府人——— 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“不畅”呢?
与此相关,网络上流传着很多由于方言差异闹出的笑话。比如,说是一男子带孩子上百货店,转眼孩子走失,于是就找服务员帮忙广播。结果粤语播音出来成了这样:“徐家权小朋友(作者按:粤语发音同“锤加拳”,应该是扁人好手),你爸爸徐定富(作者按:粤语发音同“除定裤”,即“脱好了裤子”)在门口等你。”类似的粤语发音雷人姓名据说还有“吴洁芬”(不结婚)、“毛仁爱”(无人爱)等等。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