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易经”的基本思想
1、辩证唯物主义系辞说:“ 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”。意思是“‘易经’是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的,能将天地间的一切道理圆满地包容在内。”
又说“与天地相似,故不迷。知周乎万物,而道济天下,故不过。旁行而不流,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就是说,周易的道理与天地相似,周易的智慧遍及万物,其道理足以救济天下,周易所启示的是自然法则,只要能接受自然的法则,知道命运演变的必然性,就不会忧愁。
因此,“易经”讲得是自然界的大道(天道)。讲得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。
“夫易,广矣大矣!以言乎远,则不御;以言乎迩,则静而正,以言乎天地之间,则备矣!”《易经》说明的道理实在是太广太大了,可以说是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”可以包逻天地这间的一切事物。上通天,下通地,是间通人事。
(2)矛盾系辞曰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“生生之谓易”。就是说世界万物都是由相互对立,又相互依存的阴阳两方面组成。阴阳对立,阴阳互根,阴阳消长,阴阳转化,这种变化无穷的功能,生生不息的矛盾运动,推动万物的不断发展。正是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带领华夏民族,早早地跨入了文明社会。
(3)系统论:“系统”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,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。在这个定义包括了系统、要素、结构、功能四个概念,表明了要素与要素,要素与系统,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。系统论认为整体性、关联性、等级结构性,动态平衡性,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。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。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的相加。其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,协调各要素关系,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。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,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的特点。做为一门科学,西方科学家于上个世纪50年代学家才提出这一概念,而系统论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,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“易经”就有论述。“百姓日用而不知,君子之道鲜矣!”八卦就是一个系统,乾坤良兑坎离震巽,每一个卦又是一个小系统,他们互相作用,互相影响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。系辞曰: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。”乾卦与坤卦组合可以生成万物,绝不简单的相加。
八卦中的天、地、人三才,互相独立,又互相依存,又互相影响。共同存在于一个宇宙的大系统中,古人善于从宏观上、整体上、系统上看问题,是从整体,从系统到具体要素,能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。
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从具体要素到整体、到系统正好相反。因此“易经”是系统论的最初的版本。
(4)全息论:最早实现突破的是生物全息论,其基本概念是:“部分包含整体的信息”。 也就是说:一个整体的,每一个具有生命功能的全息元,包括了整体的全部信息。如每一个叶片,含有整个植株的信息。
系辞说:“爻象动手内,吉凶见乎外”。
又云:夫易,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,惟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;惟几也,故能成天下之务。几,是事物出现前的细微前兆。“几者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”“易经”具有见微知着,趋者避凶的预见能力五行、八卦就是一种全息思维,古人应用全息理论进行预测,举例:邵庸:①两雀争技坠地而预测明白有一女子折花而伤其股的事。②晚上听敲门声起卦,测借何物的故事。
全息论,在现代科技的成功适用:(1)DNA检测(2)克隆羊,克隆牛。(3)中医的舌诊,切脉等。(4)生命节律的预测、手面相等。
(5)和谐论:党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。“和谐”思想,正是“易经‘提倡的事物文化的法则。
系辞曰:“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;六者非它也,三才之道也。”八卦有三画,象征天、地、人三项元素。
“孤阳不生,独阴不长”《易经》讲负阴抱阳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阴阳互根,是谁也离不开谁,世界只有多极化,才会平衡,稳定,单极化是一个不稳定状态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包融精神的民族。春秋占国时期有诸子百家,形成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,几千年来佛、道、儒长期共存共荣,
天人和谐,社会和谐,思想合谐。古人认为最稳定的结构是三才、五行、八卦、九宫的最佳配置形成的。天、地、人三才的和谐相处,五行之间生克制化,达到整体的动态平衡。如果五行偏枯,某一行过旺或过弱,都会造成整体的稳定。物质有三态,气态、液态、固态,任何事物是由阴、阳和阴阳不分三种状态组成,只有两极,没有中间状态,也会造成不稳定,单极当然更不稳定。
。
又说“与天地相似,故不迷。知周乎万物,而道济天下,故不过。旁行而不流,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就是说,周易的道理与天地相似,周易的智慧遍及万物,其道理足以救济天下,周易所启示的是自然法则,只要能接受自然的法则,知道命运演变的必然性,就不会忧愁。
因此,“易经”讲得是自然界的大道(天道)。讲得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。
“夫易,广矣大矣!以言乎远,则不御;以言乎迩,则静而正,以言乎天地之间,则备矣!”《易经》说明的道理实在是太广太大了,可以说是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”可以包逻天地这间的一切事物。上通天,下通地,是间通人事。
(2)矛盾系辞曰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“生生之谓易”。就是说世界万物都是由相互对立,又相互依存的阴阳两方面组成。阴阳对立,阴阳互根,阴阳消长,阴阳转化,这种变化无穷的功能,生生不息的矛盾运动,推动万物的不断发展。正是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带领华夏民族,早早地跨入了文明社会。
(3)系统论:“系统”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,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。在这个定义包括了系统、要素、结构、功能四个概念,表明了要素与要素,要素与系统,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。系统论认为整体性、关联性、等级结构性,动态平衡性,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。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。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的相加。其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,协调各要素关系,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。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,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的特点。做为一门科学,西方科学家于上个世纪50年代学家才提出这一概念,而系统论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,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“易经”就有论述。“百姓日用而不知,君子之道鲜矣!”八卦就是一个系统,乾坤良兑坎离震巽,每一个卦又是一个小系统,他们互相作用,互相影响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。系辞曰: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。”乾卦与坤卦组合可以生成万物,绝不简单的相加。
八卦中的天、地、人三才,互相独立,又互相依存,又互相影响。共同存在于一个宇宙的大系统中,古人善于从宏观上、整体上、系统上看问题,是从整体,从系统到具体要素,能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。
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从具体要素到整体、到系统正好相反。因此“易经”是系统论的最初的版本。
(4)全息论:最早实现突破的是生物全息论,其基本概念是:“部分包含整体的信息”。 也就是说:一个整体的,每一个具有生命功能的全息元,包括了整体的全部信息。如每一个叶片,含有整个植株的信息。
系辞说:“爻象动手内,吉凶见乎外”。
又云:夫易,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,惟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;惟几也,故能成天下之务。几,是事物出现前的细微前兆。“几者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”“易经”具有见微知着,趋者避凶的预见能力五行、八卦就是一种全息思维,古人应用全息理论进行预测,举例:邵庸:①两雀争技坠地而预测明白有一女子折花而伤其股的事。②晚上听敲门声起卦,测借何物的故事。
全息论,在现代科技的成功适用:(1)DNA检测(2)克隆羊,克隆牛。(3)中医的舌诊,切脉等。(4)生命节律的预测、手面相等。
(5)和谐论:党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。“和谐”思想,正是“易经‘提倡的事物文化的法则。
系辞曰:“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;六者非它也,三才之道也。”八卦有三画,象征天、地、人三项元素。
“孤阳不生,独阴不长”《易经》讲负阴抱阳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阴阳互根,是谁也离不开谁,世界只有多极化,才会平衡,稳定,单极化是一个不稳定状态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包融精神的民族。春秋占国时期有诸子百家,形成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,几千年来佛、道、儒长期共存共荣,
天人和谐,社会和谐,思想合谐。古人认为最稳定的结构是三才、五行、八卦、九宫的最佳配置形成的。天、地、人三才的和谐相处,五行之间生克制化,达到整体的动态平衡。如果五行偏枯,某一行过旺或过弱,都会造成整体的稳定。物质有三态,气态、液态、固态,任何事物是由阴、阳和阴阳不分三种状态组成,只有两极,没有中间状态,也会造成不稳定,单极当然更不稳定。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