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兔的典籍供您起名参考
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兔其死耳。”说的是,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。这里的“狡”———“狡猾”,是个贬义词,毫无疑问,是人类强加给兔子的。按照生物学家达尔文适者生存、优胜劣汰的法则,我们应把兔子拥有“三窟”,逃避敌害的做法,视为“聪明”之举。后来,人们用“狡兔三窟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。
有人把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”,缩略为成语“见兔顾犬”。意思是,看到了兔子,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,用来比喻动作虽稍迟,但赶紧想办法,还来得及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韩子卢者,天下之疾犬也;东郭逡者,海内之狡兔也。韩子卢逐东郭逡,环山者三,腾山者五,兔极于前,犬废于后,犬兔俱罢,各死其处。田父见之,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。”后人用“犬兔俱毙”,比喻双方同归于尽。
“静若处子,动若脱兔”,来源于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原意是指,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,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。文中一个“脱”字,显露出对兔子的夸赞之情。
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里面蕴含一个大家熟知的成语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。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。字面意思简单明了:兔子死了,猎狗就被人烹食。
守株待兔,出自《韩非子·五蠹》,说的是,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,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,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,希望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。原来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,现在也用来比喻死守狭隘经验,不知变通。
。